Invest in Haikou network

7万亿元体育产业风口,海南如何抢先机?

2025/9/26 10:03:36 人评论 次浏览 分类:国家和海南省招商动态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到2030年,培育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体育企业和体育赛事,体育产业发展水平大幅跃升,总规模超过7万亿元,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重要作用。释放体育消费潜力,对于提振内需,丰富群众精神生活,均具有重要意义。海南日报理论周刊今日推出“思想圆桌汇”,就如何结合海南自身优势打造体育消费亮点、释放消费潜力,展开深入探讨。

image.png

俯瞰海口五源河体育场。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袁琛 摄

政策赋能

体育产业将迎7万亿风口

🔍问:当前,体育消费为何受到如此重视?中央专门就体育消费出台相关措施,传递出什么信号?

王健生:体育消费受到高度重视,主要源于显著的经济拉动效应、政策层面的战略布局,以及推动消费结构转型升级和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需要。

从拉动经济层面看,体育消费与旅游、交通等六大产业高度关联,已成为提振内需、驱动增长的重要引擎。体育消费具备强大乘数效应,每增加10%投资可拉动经济增长1个百分点,每增加1元体育消费,可带动相关产业增收7.8元。

从政策层面看,系列支持政策是释放体育消费潜力的关键推动力。此次出台《意见》之前,国家已出台《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等文件,明确提出推动体育产业发展壮大,释放体育消费潜力。

从提振消费层面看,消费升级与模式创新为体育消费注入新活力。《2023年全民健身监测报告》显示,我国经常锻炼人口达5.4亿,人均体育消费支出3068元,“健康投入”转化为“消费产出”,既提升国民身体素质,又激活万亿级消费市场。

从提升国家软实力层面看,当前我国体育用品品牌通过赛事赞助和科技研发,加速从“代工”向“品牌出海”转型,占据全球运动用品市场相当份额,有助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话语权。

吴学品:近年来,我国各地出现群众喜爱的体育消费新模式,“村超”“苏超”等民间赛事火爆出圈,给群众提供极高的情绪价值和归属感。统计数据表明,我国体育产业增加值近年增速明显,远高于同期GDP增速,体育产业已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因此,此次《意见》印发,至少释放以下信号:

第一,《意见》通过拓展体育消费场景、创新体育消费活动、增加体育消费惠民举措和扩大体育消费群体等措施,打造新的消费引擎。体育消费作为重要的改善型消费,对落实促消费、扩内需、促进国内大循环战略具有重要价值。

第二,《意见》提出,到2030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7万亿元,这将使得体育产业和体育消费成为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手。

第三,《意见》指出,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开展低空运动、航空模型运动、模拟飞行等低空赛事活动,促进低空体育消费。海南发展低空体育优势明显,将由此迎来新机遇。

创新场景

激活海南体育消费“一池春水”

🔎问:海南发展体育产业、扩大体育消费,有何独特优势?在体育消费上,尤其是群众性体育消费上,有哪些亮点?

吴学品:海南发展体育产业、扩大体育消费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

一是自然资源禀赋优势。海南拥有热带海岛独特自然环境,生态优美,空气质量优良,全年无冬,年平均气温22.5℃~25.6℃,非常适合开展各种户外运动,户外体育消费前景广阔。

二是自贸港政策优势。海南自贸港“零关税、低税率”等核心政策红利,对减轻企业税负、吸引高端体育人才、鼓励国际体育投资与合作、降低进口体育设备成本有积极作用,为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三是体育产业与基础设施优势。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国家政策支持,海南体育产业与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速,涵盖专业训练、全民健身、品牌赛事以及体育旅游等多个方面。海南拥有众多国家级训练基地,各市县全民健身设施持续完善,品牌赛事丰富多彩,体育竞技与体育旅游资源丰富,为扩大体育消费提供坚实基础。

四是“体育+”融合创新优势。海南可推动体育与更多产业跨界融合:利用优越生态环境,探索“体育+康养”,发展运动康复、健康管理等业态;利用政策优势,促进“体育+会展”,举办更多国际性体育用品展览和论坛;利用丰富旅游资源,发展“体育+旅游”,举办赛事观光、水上运动等活动。

周义龙:海南凭借独特的地理环境、文化底蕴和政策优势,在群众性体育消费领域形成不少亮点:

一方面,群众性赛事经济拉动效应显著。海南积极推进“体育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活动,打造“跟着赛事去旅行”的消费场景。2025年海南“村VA”打造“排球+产业”示范带,配套航天主题市集、糟粕醋长桌宴等活动,实现赛事与乡镇经济深度绑定,带动当地旅游消费超2亿元。2025年“海口杯”端午国际龙舟邀请赛期间,世纪海角商业街、海口湾外滩、东坡老码头等商圈联动推出“龙舟主题消费季”,拉动假日经济。

image.png

2025美兰渔村龙舟赛。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茂 摄

另一方面,“体育+”融合模式打造多元消费场景。海南积极探索“体育+”融合模式,将体育与旅游、文化等元素结合,撬动多元消费形态。各地尝试将体育赛事从传统场馆转移到购物中心、景区等,为观众提供新奇体验。比如,海汽集团通过排球主题巴士扩大影响力,海南“村VA”让文昌本土品牌集体迎来“高光时刻”。

提升吸引力

让“体育+”闯出消费新蓝海

🔎问:面向未来,海南如何进一步增强体育消费的吸引力?如何做好“体育+”文章,在7万亿元市场中分一杯羹?

周义龙:机遇面前,海南可从几个方面增强体育消费吸引力。一是打造特色体育IP。创新活动项目,深耕海南“村VA”、龙舟赛等赛事,将体育与黎苗文化、海洋文化、农耕文化等相结合,打造具有辨识度的群众性体育赛事IP。大力发展水上运动、沙滩运动、热带雨林探险等主题产品。借助政策优势,吸引尾波冲浪世界杯等赛事和机构落户,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体育赛事。

image.png

游客在日月湾体验冲浪乐趣。

二是深化“体育+”融合发展。促进多产业联动,如赛事期间举办文艺活动,推出体育主题商品,与免税店合作推出优惠套餐等,实现产业相互导流,延长体育消费链条。开发体育旅游精品线路和复合型体验项目,提供赛事主题民宿、特色餐饮等服务型消费。在城市核心商圈举办3V3篮球、街舞等潮流赛事,带动周边餐饮、零售、娱乐消费。

三是优化政策支持体系,建立健全支持体育产业发展的财政、金融等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体育设施建设运营和赛事举办。推动“数字体育”发展,建立运动社交等平台,提升群众参与黏性。

四是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加大对本土企业扶持力度,培育具有竞争力的本土品牌。支持本地体育协会、赛事公司发展,培育一批懂体育、懂市场、懂运营的本土人才。鼓励市场化、专业化运营赛事,创新产品和服务,满足市场需求。

海南发展群众性体育消费,既要“接地气”,也要“聚人气”,通过打造群众喜闻乐见的赛事品牌,探索具有热带海岛特色的体育消费新路径,为建设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持续注入动能。

王健生:海南可从以下方面发力,抢占市场先机分一杯羹:

一是深挖政策红利,打造体育消费新高地。关税优惠政策将显著降低高端体育装备、户外运动器材的进口成本和终端售价,海南可借此发展体育装备制造业,促进体育用品加工贸易发展,吸引更多国际客源和产业要素聚集。

二是突出特色优势,培育知名体育赛事。大力发展特色体育项目,提升吸引力;加快从“五大核心赛事”升级至“十大赛事矩阵”,打响知名度;新增世界冲浪积分赛等,扩大影响力;以热带雨林挑战赛等赛事串联文旅资源,深挖消费潜力。

三是推动产业融合,拓展新场景。例如,“体育+旅游”方面,发展冲浪、帆船等水上运动,以及雨林探险、山地骑行等绿色业态,打造精品体育旅游线路;“体育+康养”方面,发展温泉康养、森林康养等特色体育康养产品。

新闻多一点

泰山体育产业集团作为深耕体育产业近50年的体育产业龙头,是全球顶级赛事服务商及国际标准制定者,服务8届奥运会等2000余项赛事的“双奥企业”。

据了解,7月22日,海南省旅文厅、海南省商务厅、海口市人民政府与泰山体育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在海口达成战略合作,海口国家高新区管委会与泰山体育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正式签署《泰山体育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国际高端体育器材装备制造基地投资协议》。泰山体育产业集团将在海口国家高新区投资建设国际高端体育器材装备制造基地项目,总投资额逾12亿元,计划利用海南自贸港加工增值超30%免关税政策进口碳纤维和其他自行车零部件,打造年产20万辆高端多功能碳纤维自行车、高端体育装备器材生产基地,立足海南自贸港面向全球市场,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交汇点上,抢占国际市场高地。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