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0日出版的《海南日报》A05版面图↑
今年前十一个月,海南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额超一百三十八亿元
海南“外向型”农业 何以香飘海外
■ 海南日报记者 傅人意 通讯员 梁信息
12月26日,海口国家高新区的海南华研胶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物流仓库里,工人正忙着将一包包胶原蛋白原料装车,它们即将发往广州,目的地是印度尼西亚。
这些鱼胶原蛋白小分子肽原料由产自海南文昌的罗非鱼鱼鳞加工而成,别小看这些“边角料”,单这一车货值就达100万元。作为海南水产品“游出”国门的主力军——罗非鱼,从冰鲜罗非鱼片到鱼鳞、鱼皮、鱼粉等,都广受国外市场欢迎。
尤其是今年以来,随着自贸港政策红利、RCEP政策等叠加落地,海南做优农产品品质、做深加工,做强企业主体,出口农产品品种日益丰富,除传统的水产品之外,蜜瓜、生猪、鲜鸡蛋等农产品也纷纷走出国门。
今年前11个月,海南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额为138.24亿元,同比增长61.94%,明显超出2021年全年贸易额。
5月30日,万宁30万尾鰤鱼鱼苗运往日本。记者 袁琛 摄
老牌尖货“游出”新气象
水产品优势产业集群不断拓展国际市场
作为海南具有代表性的鱼类,罗非鱼是海南的优势出口产品,是农产品出口的老牌“尖货”。受疫情影响,以及贸易摩擦、航运成本增加等诸多因素影响,今年以来,罗非鱼产业链上的众多出口企业面临着成本增、利润降的困境。但是,危中有机。
“今年我们虽然整体出口销售额有所下降,但是总销售额比去年增加一倍。”海南华研胶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郭红星说,一方面得益于企业自身不断注入科技内核赋能产品附加值,另一方面得益于海南不断完善的罗非鱼产业链,生产鱼胶原蛋白肽的原料充足。
万宁和陵水海域是鰤鱼苗的核心产区。记者 袁琛 摄
一条罗非鱼,按照原材料收购约4元/斤,脱灰罗非鱼鱼鳞、鱼皮的收购价为7.5元/斤,经过企业运用生物技术,注入活性酶进行深加工,小分子肽为50多元/斤,身价大涨。
郭红星介绍,鱼鳞中的胶原蛋白含量较高,可从罗非鱼鱼鳞中提取胶原蛋白肽。目前胶原蛋白肽在发达国家的食品、高端护肤品等行业的应用上十分广泛。“疫情之下,人们对自身健康的追求越来越高。今年我们出口到日本、韩国、泰国、印尼、马来西亚等国家的产品以翻倍的速度在增长,这比预期的要好很多。”
在位于文昌市文清大道的海南勤富食品有限公司加工厂加工车间,200多名工人穿着制服、戴着口罩,动作娴熟地对罗非鱼进行取肉、摸骨、分选、清洗、打包等工作。
从活鱼到半成品,整个流程将在一个半小时内完成。这批新鲜的罗非鱼将从洋浦港坐着远洋货轮出口到美国。
海南勤富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周云峰告诉记者,多年来,勤富公司通过工厂化养殖、和当地合作社合作等方式不断扩大养殖规模,产品远销欧美国家。今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额达5亿元,同比增长10%。
近年来,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企业层面都在积极“练内功”,以期让罗非鱼“游”得更远。
在日前刚结束的2022年冬交会上,“海南鲷”预制菜产品集体亮相,吸引采购商关注。这是早前海南多部门联手支持建立“海南鲷”团体标准和认证体系,赋予罗非鱼全新品牌“海南鲷”,内外销同线同标同质打造的“海南鲷”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今年,海南勤富食品有限公司、海南翔泰渔业股份有限公司获批农业农村部评定的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不断加强海南国贸基地的品牌影响,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
“我们目前正在自主培育脆鲷鱼新品种,即红罗非鱼,希望新品种能开拓新的国际国内市场。”周云峰说。
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1月—11月,水产品占海南省农产品出口总额的87.46%。今年前11个月海南水产品出口额为32.18亿元,同比增长了7.42%。主要出口水产品为制作或保藏的罗非鱼、冻罗非鱼鱼片、冻罗非鱼、其他鱼苗等。
在海南华研胶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在查看设备运行情况。记者 袁琛 摄
优质农产品瞄准新风向
通过提升品质、提高标准,抓住RCEP落地机遇
在白沙黎族自治县细水乡番轮村,快乐的蛋(海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室内养殖基地内悬挂的温度计显示,室内温度23摄氏度。与传统的笼养蛋鸡不同,在产蛋区一米开外的地方,基地建设一排排活动层架,让一只只蛋鸡有了悠闲“散步”的空间。
“我们‘快乐的蛋’今年4月获得出口资质,现在主要出口到中国香港,供应连锁披萨店等渠道。”快乐的蛋(海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福友介绍,公司按照生态循环农业的生产方式,采用国家专利“A50无抗养殖技术”,生产没有抗生素的鸡蛋,同时采用全密闭鸡舍饲养,大大提高鸡蛋品质。
在快乐的蛋(海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室内养殖基地,一只只蛋鸡在悠闲“散步”。记者 袁琛 摄
李福友说,目前,公司每个月都实现鸡蛋出口。接下来,企业还将建设三栋蛋鸡舍,将蛋鸡养殖规模扩大至30万只,每年可产蛋9000万枚,年产值可达2.3亿元。
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前11个月,海南畜产品出口额为4355.09万元,同比增长17.22%,已超2021年整年出口额。主要出口农产品为鲜鸡蛋。
除了鲜鸡蛋这个出口“新兵”,今年以来,海南出口农产品品种日益丰富,蜜瓜、生猪等农产品也纷纷走出国门。
今年4月,一批重量25.4吨,货值约3.8万美元的鲜哈密瓜出口泰国。这批哈密瓜来自东方市新龙镇的海南和民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哈密瓜种植基地。
“东方地理优势得天独厚,日照充足,降雨量少,是哈密瓜种植与培育的黄金区域,产品广受国外市场欢迎。”海南和民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和国印说。
今年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
5月30日,万宁30万尾鰤鱼(又名章雄鱼,是全球公认的高端生食鱼品)鱼苗运往日本。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受益于RCEP贸易便利化相关举措,海南省鰤鱼幼鱼出口日本增长显著,2022年全年出口总额有望突破1.8亿元。
“RCEP有利于海南热带农产品出口至日本、韩国等市场,RCEP框架下日本市场的开放为海南热带农产品和水产品出口提供契机,韩国进一步开放罗非鱼等水产品市场,为海南渔业发展和水产品出口提供了机遇。”中国南海研究院海南自由贸易港研究中心主任于涛说。
郭红星也表示,受益于自贸港政策红利和RCEP贸易便利化的叠加效应,目前企业积极扩大产能,正在海口高新区投建两万余平方米的智能化工厂,在文昌约亭工业园投资建设占地40余亩的“鱼类副产物综合利用基地”,重点围绕鱼胶原蛋白肽下游产业链,以食品行业来料加工为主,打造产业生态,将罗非鱼深加工产业链做深做实,扩大国际国内市场。
加快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
专家建议以农业贸易带动农业高质高效发展
日前,川港投(海南)新经济发展有限公司从马来西亚进口的首单液氮冷冻猫山王榴莲,顺利在洋浦经济开发区通关放行。
此次进口的冷冻热带水果是海口海关按照冷冻食品监管方式办理热带水果进口通关业务的首例,实现了海南进口冷冻热带水果零的突破。
随着自贸港贸易便利化、加工增值30%免关税政策相继落地,一批规模化的加工企业落户海南,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促进农产品进口快速增长。
据统计,全省农产品进口额从2018年的14.5亿元增加至2021年的63.1亿元,主要有粮食、植物油、干鲜瓜果、酒类、乳制品、牛肉等。2022年前11个月,海南农产品进口额101.45亿元,同比增长96.33%,已明显超过去年全年进口额,超出60.95%。
以落户洋浦的海南澳斯卡国际粮油有限公司为例,该项目总投资达35亿元,是海南首个年加工能力超百万吨的粮油企业。“海南澳斯卡国际粮油项目是洋浦根据产业定位引进的高端粮油加工项目,公司将利用好自贸港政策,把企业做强做大,把产品做精做优。”海南澳斯卡国际粮油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慧表示。
省农业农村厅厅长何琼妹表示,随着自贸港政策落地和RCEP协议生效,海南成为全国唯一一个国内供应链、RCEP区域内供应链、区域外供应链都可以实现“零关税”的地区,农产品外贸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海南将抢抓机遇,夯实基础,完善机制,深度谋划并推动“外向型”农业发展。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研究员胡盛红建议,海南应立足现有比较优势,加快培育农产品国际竞争新优势,扩大特色农产品出口,以农业贸易高质量发展带动农业高质高效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一是加强农业出口主体培育,持续推进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建设,推动地方特色优势产业网络化、集群化发展,壮大农业出口主体数量。二是提升农产品品质。依靠科技创新,加大优质农产品品种选育。三是以品牌建设打造新优势,加大“海南鲜品”公共区域品牌打造,释放品牌集聚效应。
日前,海口海关联合省农业农村厅制定《关于促进海南热带特色农业外贸发展的若干措施》,将支持重点优势产业提质增效,持续做好水产品出口“边检边放”,促进荔枝、菊花、文昌鸡等优质农产品扩大出口,支持资源性农产品进口,支持椰子加工、咖啡、粮油加工等产业发展。
海南“外向型”农业正跑出激情与速度。(海南日报海口12月29日讯)
今年前11个月——
海南农产品
进出口贸易额为138.24亿元
同比增长61.94%
(明显超过2021年全年贸易额)
进口额101.45亿元
同比增长96.33%
(明显超过2021年全年进口额)
水产品
占出口总额的87.46%
出口额为32.18亿元
同比增长7.42%
畜产品
出口额为4355.09万元
同比增长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