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在位于海口国家高新区药谷工业园的齐鲁药物研究院海南分院,技术人员正对处于中试阶段的新药进行工艺验证,以打通在研药物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最后一米”。
如今,类似的研发场景正在海口反复上演。为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双向发力,让更多“创新之花”结出“产业之果”,今年以来,海口各大重点园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提质增效。
近日,在位于海口国家高新区药谷工业园的海南先声药业生产车间,工作人员正在调试生产设备。海口日报融媒体记者 孙士杰 摄
培育创新主体 打造科创高地 今年3月,随着海口复兴城二区国际数字港开园,华为云、迈普通信、万生华态等一批新赛道企业入驻,为我市数字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质生产力。 “我们将依托复兴城园区,在海南打造数据跨境流动和离岸数字加工基地,通过全自主研发的高精度扫描技术和业内领先的图形AI技术,为影视、游戏、动画、传媒娱乐、教育行业的客户提供一站式创新解决方案。”万生华态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彭程介绍,企业拥有全球第二大的原生3D数字资产库,并持有38项核心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入驻复兴城后,将助力园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培育创新主体,离不开平台载体的强力支撑。在位于江东新区临空经济区的海南临空航空科技研发基地项目,一线工人分散在各作业面开展穿插作业,全力冲刺7月底主体结构封顶。记者了解到,项目建成后,将围绕技术创新体系平台建设、技术成果研发与转化、配套产业硬件升级等高水平功能空间,集聚产业创新主体及要素资源,提升自贸港航空科技研发创新驱动力。 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强化创新主导作用是关键。海口综保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我市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和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重要窗口,海口综保区将持续改善营商环境,强化创新培育,做优做强工业经济。“今年园区将力争实现专精特新企业达15家、高新技术企业达45家的目标,推动园区企业绿色转型升级、产值持续增长,加快千亿级消费精品贸易与加工产业集群建设。”海口综保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说道。
加快成果转化 塑造发展优势 车间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实验室,是先进技术形成现实生产力的重要载体。近年来,海口各重点园区加快转型步伐,工厂车间处处都能感受到新质生产力奔腾向前的强劲脉搏。 在海口综保区,佳沃焕鲜现代化零碳绿色工厂的全自动化生产线,实现从原料到包装全部由机器智能化生产完成。“我们研发的佳沃焕鲜椰子水等新品已在抖音、天猫等线上渠道与消费者见面,深受大家喜爱。”佳沃焕鲜市场部负责人丁一说,其产品生产线采用植物蛋白超微工艺,椰肉利用率达90%以上,既实现了原料利用率及产品口感的“双提升”,又减少了废物排放。“近期公司取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下发的超微椰乳发明专利,这更坚定了我们走研发创新道路的信心。”丁一说道。 在江东新区,海南师范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通过不断优化科创企业营商环境,实现了高校科研院所与园区科技型企业的精准对接。在产学研“强强联手”推动下,海师大化工学院“海口市制药企业水污染环境影响评价及治理关键技术研发”相关成果在园区企业实现落地转化,成为园区推动科研成果“落地生金”的又一生动范例。 市科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局将持续完善科技创新投入机制,引导全社会加大创新投入,不断补短板、拉长板、锻新板,推动海口创新主体发展壮大,激发工业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